10 月 20 日,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表示,今年以来我国经济顶住外部压力与内部困难,持续保持 “总体平稳、稳中有进” 态势。数据显示,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(GDP)达 101.5036 万亿元,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 5.2%;分季度看,一季度增 5.4%、二季度增 5.2%、三季度增 4.8%,三季度环比增长 1.1%。
三季度增速温和回落,“稳” 与 “韧” 仍是主基调
三季度 GDP 同比增速较二季度回落 0.4 个百分点,国家统计局指出,这主要受两方面因素影响:国际上,个别国家滥施关税、单边主义加剧,全球经贸不确定性上升;国内方面,经济处于结构调整关键期,新旧动能转换存阵痛,部分行业增势放缓。
但增速回落并未改变经济稳健底色。一方面,三季度经济总量达 35.5 万亿元,超过全球第三大经济体 2024 年全年总量;核心 CPI 涨幅扩大、PPI 降幅连续 2 个月收窄,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增 6.0%,外汇储备连续 2 个月增加。另一方面,中国社会科学院王海兵指出,近十年有 7 年三季度增速回落,属周期性现象,0.4 个百分点的降幅既体现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的精准性,也彰显经济 “稳” 的基调与 “韧” 的特征。不过,工业与服务业增加值增速同步回落、消费与投资同步下降等结构性问题仍需关注。
新质生产力加速培育,高质量发展动能强劲
今年以来,新质生产力的加快形成成为经济结构优化的核心动力。数据显示,前三季度:
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、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达 35.9%、16.7%;
工业机器人、服务机器人、动车组产量分别增长 29.8%、16.3%、8.6%;
锂离子电池制造、船舶及相关装置制造等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速超 17%,新能源汽车、电动自行车等换新类产品产量增长超 27%。
商务部周密指出,高技术制造业增速显著高于工业平均水平,表明企业内生动力增强,技术创新与经济已形成 “良性互动”—— 技术突破注入新动力,经济活力又反哺研发创新。赛迪研究院赵建翔则表示,我国完备的产业体系与优质人才资源,将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支撑;未来,科技创新(全领域新技术突破)、产业创新(数字、低碳等领域爆发式增长)、“人工智能 +” 融合(传统产业升级)将持续创造新增长点。
声明:本文的内容整理自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;如有侵权请及时告知,联系删除。



